面膜市場中,“精華液濃稠 = 有效成分豐富" 的認知被部分商家利用,通過添加廉價增稠劑營造 “高營養" 假象,實則可能降低功效或引發刺激。這種 “稠度**術" 不僅誤導消費者,更違背了 ISO 16128《化妝品天然成分和其聲明的指導原則》中 “成分真實性與宣稱一致性" 的要求。西奧機電的 GST-01 凝膠強度測試儀,通過量化分析精華液的真實質地特性,構建了一套科學的檢測方案,為化妝品 QC 部門、監管機構提供了揭穿虛假宣稱的技術工具,助力維護市場秩序與消費者權益。
精華液的 “稠度" 本質是凝膠網絡結構與有效成分協同作用的體現,而增稠劑(如卡波姆、黃原膠)僅能通過分子纏繞提升黏度,無法形成功能性凝膠結構。GST-01 采用動態質構分析法,通過直徑 5mm 的探針以 1mm/s 的速度穿刺精華液樣本,同步記錄穿刺阻力(凝膠強度)、形變恢復率(彈性)與黏度曲線三大核心指標。依據 ISO 16128 對天然成分的要求,優質精華液的凝膠強度應與有效成分(如透明質酸、膠原蛋白)含量正相關:含 1% 以上透明質酸的精華液,凝膠強度通常≥50g,且彈性回復率≥60%;而僅靠增稠劑調稠的產品,雖黏度達標,但凝膠強度往往<30g,彈性回復率<40%,且黏度曲線呈無規律波動。
該檢測方案的核心價值在于區分 “功能性稠度" 與 “**性稠度":一是成分真實性驗證,通過對比凝膠強度與宣稱成分濃度,若某 “高玻尿酸" 面膜凝膠強度僅 25g,可直接判定成分含量不足;二是功效關聯分析,天然活性成分形成的凝膠結構具有緩釋特性,GST-01 記錄的黏度衰減曲線斜率平緩(≤5%/min),而增稠劑調制的精華液衰減斜率通常>15%/min,提示功效成分易快速流失;三是合規性判定,結合 ISO 16128 中 “天然成分占比≥50%" 的宣稱要求,若檢測發現增稠劑占比超 30%,則可認定為虛假宣稱。某檢測機構應用該方案后,已曝光 3 批次 “偽濃稠" 面膜,其宣稱的 “98% 天然精華" 實際含增稠劑達 40%。
問答環節
問:ISO 16128 對精華液稠度是否有明確數值要求?
答:標準未直接規定稠度數值,但其 “成分與宣稱一致性" 原則要求:若宣稱 “富含天然膠質成分",則凝膠強度、彈性等物理指標需與該成分的典型特性匹配。GST-01 可通過建立天然成分數據庫,為合規性判定提供量化依據。
問:不同類型面膜(如補水、美白)的精華液,檢測參數是否有差異?
答:有顯著差異。補水型含透明質酸等成分,凝膠強度宜≥50g;美白型含煙酰胺等小分子成分,凝膠強度通常 30-40g 但彈性回復率需≥50%。GST-01 支持按功效類型設置差異化檢測閾值。
問:檢測結果能否作為消費者維權的依據?
答:可以。GST-01 的檢測數據具有可追溯性,其記錄的凝膠強度、彈性等指標與產品宣稱的 “濃稠度來源" 直接關聯,可作為監管部門判定虛假宣傳的技術證據,也為消費者維權提供科學支持。